服务查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名称: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类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认定部门:教育部 认定时间:2000年6月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所属功能平台:能源环保领域平台
所属领域:能源环保 负责人:李曙光

服务特色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OBCE)是1999年在原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筹建的。2000年6月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9月15日由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通过,2002年1月11日被教育部正式批准。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原地质学系的4个研究所(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岩石和矿床学研究所和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分别对应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4个学科)。原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全体科研教学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是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同时,实验室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等相关院系教学、科研的坚实平台。
  实验室定位和发展目标: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在5-8年时间内(2002年起步),依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立足于我国典型造山带,追踪国际造山带与地壳演化的研究前沿,以野外实验室为研究基地,以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为技术支撑,以"造山带与地壳演化"为主攻研究方向,基础研究为主,兼顾相应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固体地球科学开放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1.科研队伍
  2002-2005年,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培养研究生近200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46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51人,出站博士后26人,10余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2-2005年,实验室吸引了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11名,主持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与国际上20余个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50余人。其中研究人员38人(教授19人,副教授16人,讲师3人),技术支撑人员12人。使用面积为392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2000余万元。
2. 骨干专家
    李曙光,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地球化学。

科研成果    

2002-2005年,承担各类各级研究项目近200项,总经费396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6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面上基金69项,国际合作2项,主任基金3项;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又称“973”项目承担和参与“973”项目1级课题6项,其中2级研究课题为负责人的项目6项,预研1项(项目负责人),作为骨干参与的项目共有6个2级课题;教育部项目承担40余项,其中高校青年教师奖项目1项,跨世纪人才计划2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资助项目1项;另外,“863”和“305”攻关项目近20项,横向协作项目50余项,国家工程项目5项。国家级纵向研究项目占总经费的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创新群体1个,杰出青年基金4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青年基金30项;国家科技部“973”、“863”、“985” 项目2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人才计划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42项(包括中石化前瞻项目“中国北方过渡层油气藏研究”等)。
    主要研究成果有“太行-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的起源:岩石学和Nd-Sr-Os-Hf同位素研究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北缘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背景”;“贵州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研究”;“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演化和生物地理历史中国白垩纪离龙类生态-形态分异及分支演化研究”等。

代表仪器设备

名称1: 高分辨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仪
原值(万元) 45
厂商及型号: VG AXIOM
主要性能参数: 分辨率400-10000RP(10%谷)灵敏度R=400In 1000Mcps/ppm检出限Be<1ppt,Mn<0.5ppt,Fe<1ppt同位素比:精密度、准确度0.002%
功能用途: 应用于地质、环保、生物、冶金、考古、食品等各类样品的微量、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及用于同位素定年、同位素示踪研究的高精度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