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查询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名称: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类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认定部门:北京市 认定时间:2010年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工学院、中科理想 所属功能平台:装备制造领域平台
所属领域:生物医药、装备制造 负责人:韩鸿宾教授

服务特色
   该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医学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单位,近10年来,实验室秉承以临床需求为根本、以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人口健康问题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保持临床、科研、教学并重发展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自1999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了20余项国家省部级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学科及人才建设项目、教育部985学科建设项目,先后获得7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011年3月,实验室成功通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格认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研发为主要建设任务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未来的几年里,实验室将进一步在卫生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完成业内从业人员的工程技术培训和上岗资质认定工作,组织建设卫生系统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专业社团,利用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新技术为临床和基础医学提供研究服务平台,探索疾病的诊治新方法与新技术。通过相关技术的产品实现与转化应用,提高国产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为国产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为我国医疗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韩鸿宾,博士。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脑缺血超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冯义濂,教授。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核磁共振技术首席专家、国家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重离子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物理学。

科研成果 【主要成果名称、简介和主要用途】
  前瞻性双门控制技术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应用前瞻性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来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并通过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来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用于对大血管壁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
【应用领域】心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
【产业化情况】无
【专利情况】无

名称1: 核磁共振谱仪
原值(万元) 215.92
厂商及型号: 日本电子JEOL-300 MHz
主要性能参数: 300 MHz,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高分子末端分析。
功能用途: 
1.测定有机化合物的NMR光谱
2.一维谱图 (包括 DEPT); 部分常规二维谱 (cosy, noesy)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